【资料图】

历经 10 余年,考古学家与中医药学家联手,从 2000 多年前的汉代竹简中破译出医书。20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译出来的《天回医简》正式出版。

这批汉代竹简是从成都市地铁建设中发现的汉墓中出土的。2012 年开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耗时近一年对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三号墓发现大量医学竹简,这批珍贵的竹简被命名为 " 天回医简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具精美的木胎髹漆经脉人像。

经研究发现,这批医学竹简属于中国古代名医扁鹊一派的医学,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同时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与 " 天回医简 " 构成一个体系,为探究中国针灸学术源流提供了难得的物证。

这批竹简在水中浸泡了 2000 多年,残破散乱,像面条一样软。从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到研究整理出版,历经十余年。考古学家、中医药学专家、文物保护修复专家组成的整理组结合竹简形制、堆叠状况、字体差异、简文内容等,摹仿古人制作简书流程,解决竹简编联、释文等重点难点问题,经整理拼接后,得到 930 支医简,2 万余汉字,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目前 " 天回医简 " 被整理为 8 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

《天回医简》主编、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介绍,《天回医简》一次性公布了与医学相关的全部资料。主要包括竹简的红外扫描图像、可见光彩色图像、反印文图像、释文注释及髹漆经脉人像的高清影像,还附有详实的整理说明、室内清理揭剥示意图、髹漆经脉人像的彩绘线图。

" ‘天回医简’中有很多常见病的配方在当今依然具有价值,希望通过对‘天回医简’的系统性研究,推动中国中医药理论创新,探索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 柳长华说。

来源 | 新华社

责编 | 李各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