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WTT澳门冠军赛已经接近尾声,在不久前结束的男单八强赛中,国乒世界排名第一的奥运冠军樊振东惨遭爆冷,苦战五局后2-3不敌年仅19岁的法国新星艾利克斯,虽然最后一球是被对手擦边拿下,但樊振东在场上的被动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确实发挥得不太好。

那么撇开运气不谈,樊振东这次为何会遭遇败绩?在哪些方面落了下风?个人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是吃发球严重,迅速陷入被动;第二,是速度等方面跟不上艾利克斯的节奏,失误连连;第三,是战术不清晰,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虽然是三个方面,但其实深度分析的话便能看到它们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下面就让我们来认真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相关资料图)

首先吃发球的问题显而易见,毕竟樊振东从头到尾都在吃,打到决胜局了还是没有太多改观,这可以说是决定整场比赛胜负的核心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队早年就是以发球、快攻两大法宝才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器材的改革,从国乒到外协会的运动员大多习惯了以稳为主、发短球、台内拧拉转上旋相持的套路,但艾利克斯却与众不同。

和同行们比起来,这位法国小将发球比较多样化,其中长球运用非常娴熟,旋转也十分强,樊振东光是直接吃发球就丢了不少分,而他所忌惮的还有别的东西,那就是刚提到的第二点:自己跟不上艾利克斯的节奏。

在无遮挡发球与40+新塑料球体系下,真要说一个运动员的发球能出神入化到让樊振东这样的高手不断失误,那还是有些夸张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不直接吃发球,但如果接过去变成机会、被对手抢攻的话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艾利克斯的可怕之处在于,他在发球后的正、反手抢攻都有很大的威胁,拉出的球速度快,而且弧线长,非常难对付——因为速度快,所以对手来不及防守;因为弧线长,所以对手不得不被逼退台,而一旦退台就容易陷入被动。

看艾利克斯打球有点不像这个时代的运动员,反而接近90年代盖亭等人刷有机胶水、快拉38mm小球的感觉,不得不说他摩擦球的手感的确与众不同,这也让樊振东等人对不上点。

由于接不好发球,以及跟不上对方的节奏,所以樊振东必然会出现第三个问题,那就是战术混乱。从樊振东整场比赛的表现看,他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反击办法,想控制艾利克斯控不住,自己进攻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来就出现了各种失误。

这也难怪,过去许多运动员彻底放弃中远台和后面的相持,专攻前三板就能赢许多人,就是因为这个环节一旦取得了成功,那么任凭对手有多强的实力都难以得到施展。一般破前三板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开长球,但偏偏艾利克斯又非常喜欢打长球,樊振东自然就有些晕了。

相比于樊振东,马龙的战术思维要更加强大,希望他能在接下来的半决赛中施展出自己的特长,赢下这个难缠的法国小将:加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