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我国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他不畏权威,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不顾年迈身残,深入基层推广“双法”,为探索我国应用数学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敢于否定教授的小会计

华罗庚读中学时,就十分喜欢数学。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期间,他曾将珠算乘法的传统打法简化为两步,后又在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小杂货铺。但他没有灰心,仍然利用经营间隙进行数学演算。

当时金坛中学的两任校长对华罗庚都很赏识,请他到学校任会计。在任会计期间,虽然工作十分繁重,他仍然刻苦自学数学。

1929年的一天,华罗庚从《学艺》杂志上读到苏家驹教授的一篇关于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的文章。他认真学习之后,发现该文关于“五次方程式求解的第十二阶的行列式的错误”。经过一个月的研究之后,他撰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并在《科学》杂志第15卷第2期发表。他的这种不畏权威、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受到了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青睐。1931年秋,熊庆来把他调到清华大学算学系担任了系图书管理员。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争分夺秒地工学兼顾,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三国语言,发表了10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以一个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英国剑桥大学。在这期间,他发表了很多论述堆垒数论问题的论文;他还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和估计这一历史名题;提出了一个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的理论,改进了哈代的数学巨著《数论导引》中的“他利问题”。

1941年以后,华罗庚将工作重点转到自守函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与典型群论方面的研究,其成果震动了世界,确立了他作为纯粹数学若干分支的世界领袖人物之一的地位。

深入基层推广“双法”

1953年,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发展阶段。为了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1975年以后,华罗庚把研究重心从纯粹数学转到了应用数学。

他以“CMP”方法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能提高科学管理效率的“统筹法”。后来他又用黄金分割法发明了一种可以减少试验次数、尽快地找到最优方案的“优选法”,合称“双法”。他亲自带队先后到27个省市的工厂、矿山推广“双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华罗庚在基层讲解“统筹法”时,以群众熟悉的事,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地给大家讲解。

1976年,由于唐山地震,开滦煤矿被迫停产,华北许多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居民也不能正常生活。华罗庚带领“双法”小分队赶赴山西大同煤矿,应用统筹法,研究出了一套提能高转运站的装卸效率的最佳方案,使大同煤矿每天的装车数由原来的700车皮提高到1000多车皮,从而缓解了华北地区的用煤问题。

华罗庚在各地作“优选法”报告时,也常常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易学易懂的方法,如用折纸条和香烟烧洞的方法讲解0.618法,普通工人都能听得懂,用得上,会操作。

五粮液是我国的名酒之一。1972年,有外商提出希望能销售五粮液低度酒。低度酒不是多掺点水就行的,五粮液厂负责科研技术工作的刘沛龙整整搞了六年的试验,都没有成功。

1978年,华罗庚一个小分队来四川推广“双法”。刘沛龙立即用优选法来指导实验。仅仅一周的时间,就用优选法选出了38度和35度两个最佳度数,且完全具有五粮液固有风格特点的低度酒。

江苏省推广应用“双法”后,仅1980年就取得成果5000多项,半年时间实际增加产值9500多万元,节约2800多万元,节电2038万度,节煤85000吨,节石油9000多吨。

四川省推广“双法”后,5个月增产节约价值2亿多元。(陈冠文)

关键词: 华罗庚 数学故事 主要事迹 介绍